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神经科医生,常常遇到来看头晕的病人,特别是门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因为头晕就诊。其中有很多病人见面后会说:“大夫,我头晕。”接下来,好多人还没等医生说话,就会接着说“我有颈椎病”或者“我颈椎不好”甚至直接说“我头晕应该是颈椎病引起的”。
由此可见,颈椎病引起头晕,是根深蒂固的“真理”。是被很多认普遍接受的。包括作者本人,在初接触神经科的时候也一度被“头晕是不是颈椎病造成的?”这一问题所困扰。随着学习的深入,经验的积累并结合查阅相关资料,现在,作者可以告诉大家:颈椎病为头晕性疾病背了太多年的“黑锅”!绝大多数人的头晕不是颈椎病引起的。
首先需要告诉大家的是,颈椎病确实是个发病率很高的疾病,正常人群中,约15%的人患有颈椎病。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在美国50岁以上的人颈椎病发病率为25%,60岁以上的人为50%。但是真正的颈椎病引起一般性头晕的几乎没有,引起眩晕的占比不会超过3-5%。它可以引起头部及颈肩部酸痛、沉重、紧缩等感觉,但很少引起头晕。
至于头晕和眩晕的却别和联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作者百家号以往的相关科普内容
图片来自网络什么是颈椎病?
要想搞清楚头晕和颈椎病的关系,我们得先知道什么是颈椎?
如上图中红色的部分就是人的颈椎,它是由7块椎骨从上而下排列组成的。如下图,在这7块椎骨每块都有一个大孔,叫椎孔,椎骨从上到下连接起来,椎孔之间就形成了椎管,椎管内的黄色的部分就是脊髓,脊髓是从脑序贯出来的神经主干,如果将脑比作人体中枢司令部,脊髓就是上行下达的参谋部,把脑的指令传达下去,把全身的情况反馈给脑,可以说是大脑与身体联系的“主电缆”。所以专门配有一整套骨骼系统来保护它——脊柱。脊柱最上边的7块骨头形成的骨骼性结构就是颈椎。
打个比方,“羊蝎子”好多人都吃过,就是羊的脊柱,羊脖子部位就是羊颈椎,掰开以后长长的白色的“羊骨髓”就是脊髓,脊髓说白了就是主要由一大束神经按照一定的顺序包裹在一起形成的神经束。
图片来自网络除骨骼之外,颈椎周围还有很多复杂的结构,如一些上行下达的神经、血管就从两块椎骨之间的缝隙或直接从骨头里穿进穿出,每块椎骨之间的具有弹性的椎间盘,还有一些颈部的肌肉等软组织就附着在颈椎上;颈椎的前方还有食管、气管、甲状腺、颈部大血管等结构,外边再包上一层皮肤,就构成了咱看到的“脖梗子”。
知道了颈椎,就好解释什么是颈椎病了:
颈椎病就是颈椎椎间盘退化变形导致的其相邻的结构改变,并累及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导致影像学改变(拍片子可以看出有问题)并且引起症状的一大类疾病。根据《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最新全国权威专家们的意见整合):颈椎病的诊断必须要有颈椎病变能解释的通的相应症状,且明确提出:即使片子看到了颈椎某些地方可能存在问题,如没有相对应的症状也不能诊断为颈椎病。
如现在很多人都会因为头晕、头痛等不适,要求拍个颈椎的片子,很多时候报告上会写“颈椎退行性改变(您可以理解为颈椎退化、老化的意思)”,正因为如此,便自以为就是板上钉钉的颈椎病了。但是,谁想过这个“退行性变”和您头痛头晕的症状有关系吗?就像是一个人因为咳嗽做了一个胸部CT,结果片子上看到胸椎的椎间盘有点突出,您能说咳嗽是因为“胸椎病”吗?
真正的颈椎病是什么样的症状?
上文说了,颈椎病是一大类疾病。现代医学把颈椎病根据发病率,由常见到罕见分为4个类型:
颈型颈椎病。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症状是枕部(后脑勺)、颈肩部疼痛等异常感觉(酸痛、发胀、紧缩等),可以有颈部、肩部等局部的压痛点(按着颈肩部某些点会感觉酸痛)。X线、CT、磁共振片等影像学检查可能会提示“颈椎退行性改变”。(请注意,这类颈椎病没有关于头晕症状的描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第二常见的颈椎病类型。所谓“神经根”就是上文中所说的就从两块椎骨之间的缝隙里穿进穿出的上行下达的神经靠近脊髓的部分,属于“主电缆”分出的“次主电缆”。这类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手臂麻木、疼痛,因具体受压的神经不同,会出现手臂不同部位的麻或痛,一般不是整条胳膊麻痛,是手臂的内侧、外侧,甚至是上臂或下臂的一侧的麻木、无力、疼痛等异常感觉或功能障碍。(请注意,这类颈椎病也没有关于头晕症状的描述)脊髓型颈椎病。这类颈椎病相对于前两种就要少得多了,据研究,约占所有颈椎病的5-15%。主要症状是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异常,有的还伴有大小便的障碍,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医生查体时往往也能查及异常的“病理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的“主电缆”(脊髓)受压。CT、磁共振片等影像学检查能清晰的分辨出压迫的位置和程度。(请注意,这类颈椎病仍然没有关于头晕症状的描述)其他型颈椎病。主要是包括以往分型中的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这类颈椎病主要表现为眩晕、看东西模糊、耳鸣、手麻、听力下降、心慌、左前胸(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医生在查体的过程中如果按照一定的角度、方向旋动病人的颈部会出现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X线片可提示颈椎部分椎骨节段性不稳定(椎体骨骼错位);磁共振可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并且,此类疾病还必须除外眼源性、心源性、脑源性及耳源性眩晕等其他系统疾病方可诊断。(请注意,这类颈椎病有关于“晕”的症状,但是这是“眩晕”)。
至于什么是眩晕?眩晕和一般的头晕有什么不一样?作者以往的科普有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
图片来自网络什么样的头晕才有可能是颈椎病?
由上文可知,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具体的说应该叫”眩晕“,是一种天旋地转的晕,并且除了晕之外,还常有耳鸣、手麻、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等一些伴随的症状。不过,即便出现了这些症状,还是有很多时候仍不是颈椎病引起的,而是脑、心脏、眼睛,甚至是耳朵问题造成的。
除了颈椎病,还有哪些问题能引起头晕?
也许因为颈椎病太有名气,也许因为“颈椎病能引起头晕”这个想法太深入人心,也许头晕一拍片子在颈椎上总能找到些“茬”,也许有太多的人“被颈椎病了”……
作为神经科医生,作者想告诉您的是,除了颈椎病,还有很多的疾病都会造成头晕:
常见的晕:发热性疾病、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头外伤、贫血、心脏疾病、过度疲劳等,临床上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晚上睡不好,第二天起床后就自然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还容易感觉颈部酸胀不适,很容易被误会成颈椎病。不常见的晕有:特殊部位的脑梗塞、脑出血、脑瘤等;特殊类型的癫痫;眼部问题,如白内障等;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心脏衰竭等;耳朵问题,如梅尼埃病等等。由作者以往专门介绍头晕和眩晕科普可以知道,人类的耳朵,除了听的功能以外,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衡器官,平衡器官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平衡错乱,平衡错乱就是很多“晕”的根源。您可能听都没有听过的晕: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前庭阵发症,突发性聋,前庭神经炎,听神经瘤,前庭性偏头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等等。这些疾病虽然您可能没听说过,但在临床上却并不少见,只是很多时候没有被“认出来”。(相关疾病科普详见作者百家号主页)
试想一下,这么多的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头晕,如果很多人还是颈椎病引起的头晕,那么上边的这几十种头晕病人都跑去哪了?
图片来自网络质疑?
说了那么多,肯定还有很多朋友会不相信,仍会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头晕是“颈椎病”引起的。可能还会提出以下问题:
为什么我的头晕,按摩了颈椎就能明显好转?为什么我吃了“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头晕就能好?我头晕,医生给我诊断的就是“颈椎病”呀……
有些人的“头晕”并非是真正的晕,而是昏沉,头颈部的酸胀、紧缩感等不适,通过颈部的轻柔的按摩、理疗等方式是可以得到缓解的。这部分人可能是颈型颈椎病,或者是紧张型头痛、颈源性头痛等问题,而这类疾病的治疗本来就可以通过按摩、理疗等方式。有些头晕本身就是“自限性”,即使不做任何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它自己也会好。有些头晕本身就是“发作性”,有的一年也可能不犯一次,是不是某种方法治好的,您能分得清楚?对于所谓“治疗颈椎病的药物”,您可以看一下药物说明中的成分或配方,很多都是改善血液循环或“活血化瘀”的成分,还有一些含有一些消炎止痛的成分,这类药物能有效,它也不是针对于“颈椎病”,而是在于改善脑部、内耳前庭器官等部位血液循环和改善酸痛、胀满的感觉。对于“被诊断的颈椎病”,作者在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很多病人拿着片子来,信誓旦旦的说“我的头晕就是颈椎病引起的,你看报告上就写着颈椎什么什么问题……”,这个例子作者在上文中已经说过了(咳嗽和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您出现某个症状,而检查又查到了你某些问题,但是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就一定有联系。这类病人仔细一问,很多时候是初诊的临床医生并没有明确告诉他/她,头晕就是颈椎病引起的,或是在一些不正规的地方按照颈椎病治疗医院来看病。试想一下,对于“颈椎病”,如果诊断明确,如果按颈椎病治疗有效,他们还会反复就医吗?
图片来自网络医生提示:
1.引起头晕/眩晕的疾病非常多,多到几十种不止,并且有些疾病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诊断率在快速上升,如耳石症等。也就是说,以往很多被诊断的关于头晕疾病,有可能是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的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完全合理的诊断。
2.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医院正规诊治。首先要明确是不是颈椎病?再确定是哪种类型的颈椎病?最后才能谈及治疗。
3.对于手术治疗颈椎病,因颈椎的位置太过于重要,建议一定要到综医院手术。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截瘫甚至危急生命的情况是可以发生的。对于非手术治疗,全国最具权威的专家们在结合了目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后,给出的建议是:
如果使用头颈牵引,当以安全、有效为前提,强调小重量(牵引重量为病人体重的1/12~1/14)、长时间、缓慢、持续的原则。并在牵引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颈背部肌肉锻炼。颈托制动、热疗、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疗效并不确定)。适度运动有利于颈椎康复,但不建议用颈椎过度活动的高强度运动,如甩脖子、扳脖子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及骨骼肌松弛类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可以通过适度的按摩来缓解症状,但应慎重操作。手法治疗(特别是旋转手法)有造成脊髓损伤的风险,要谨慎对待。
参考文献:1.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外科学杂志.,56(6):-.2.RadhakrishnanK,LitchyWJ,OFallonWM,KurlandLT.Epidemiologyofcervicalradiculopathy.Apopulation-basedstudyfromRochester,Minnesota,through.Brain;(Pt2):.3.YoshimatsuH,NagataK,GotoH,etal.Conservativetreatmentfor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prediction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