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切迹融合器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年随

时间:2022/5/17 12:10:11 来源:颈椎病_颈椎病的预防与诊疗 作者:佚名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可以降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ACDF)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但是对于颈椎曲度、融合器沉降及相邻阶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尚存在争议。为评价零切迹融合器在三个节段ACDF手术的远期效果,今年发表于spine杂志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阐释。

(DOI:10./BRS.)

1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接受连续3个节段ACDF手术治疗的病例。

手术过程:在充分减压后植入零切迹融合器或钉板系统。

临床评估:收集术前、术后、术后五年的改良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

影像评估:术前行颈椎X线、CT、MR检查,术后2天内复查X线,此后每年复查X线。根据侧位片C2-7Cobb角(C2下终板和C7下终板所成角)来评估颈椎曲度。丢失曲度(LOC)计算方式为(术后Cobb角-随访时Cobb角)/(术后Cobb角-术前Cobb角)*%。椎间隙高度(DH)为椎间隙前缘和后缘高度的平均值。丢失高度计算为(术后DH-随访时DH)/(术后DH-术前DH)*%。骨性融合指过曲过伸位无移动,骨小梁穿过移植物终板表面。融合器沉降指相比于术后DH,丢失大于3mm。相邻节段退变(ASD)指在X线上存在:1,新形成骨赘或骨赘增大;2,椎间隙减小;3,前纵韧带骨化。

2结果

最终纳入5年随访的61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21例)。零切迹组(ZP组)有27例,钉板组(PC组)有34例。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有显着差异,零切迹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少。两组之间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疼痛缓解相似。(见Table1)

Table1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结果

两组间椎间隙高度在手术前后的平均值无明显差异,但零切迹组每年DH丢失更多。(Table2)

Table2不同随访时间点椎间隙高度

颈椎曲度在术后2年随访内两组无明显差异,3年及以后随访发现,零切迹组颈椎曲度丢失高于钉板组。Cobb角2年后在钉板组趋于稳定(Table3)。5年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融合良好,术后并发症方面,6个月随访时,零切迹组吞咽困难发生率低(p<0.05),1年后吞咽困难均缓解。零切迹组融合器沉降发生率更高(p<0.05)。相邻节段退变在钉板组发生率更高(p<0.05)。(Table4)

Table3不同随访时间点颈椎曲度(C2-7Cobb角)

Table4术后并发症和融合率

结论:在5年的随访中,零切迹组于钉板组相比,在3个节段的ACDF手术中神经功能改善结果相似,零切迹融合器手术方便,术后吞咽困难和临椎病发生率低,但长时间随访零切迹组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丢失更多。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yjjl.com/jzbzl/1232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