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散步对身体好吗提醒50岁以后,散步时

时间:2025/6/4 12:02:15 来源:颈椎病_颈椎病的预防与诊疗 作者:佚名

导语:如今的生活负担增加很多,年纪轻轻出现亚健康问题,比如免疫力降低,感冒发烧,头晕目眩等较为普遍,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饮食不规律,久坐不运动,肠胃负担加重而出现的一种慢性疾病。

吃饭半个小时以后做些健身运动,对身体有一定的帮助,很多的朋友都比较喜欢吃饱饭做健身运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使身体得到锻炼,也能够享受健身运动的乐趣。

01长期散步对身体好吗?

——降低血压

对高血压患者来讲,比较喜欢的运动就是走路,尤其老年人群。

因为游泳、跑步的运动强度对老年人比较大,因此,走路健身是他们比较容易做到一种健身方法,通过走路健身,能够降低或者控制高血压的问题。

——避免脂肪肝

走路除了能够使心血管功能增加,同时也具有降低体重,降低血压,降低空腹胰岛素,使身体的脂肪含量减少,对代谢综合症有很好的控制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教授赵纪生解释到,“健步走一开始以消耗血糖、肝醣为主,持续15至20分钟后,燃烧脂肪的比例逐渐增加,持续到30分钟,燃烧脂肪的效果才会比较好”因此,走路最好每天保持20分钟至40分钟的程度。

——预防糖尿病和颈椎病

只要每天坚持有30分钟的步行,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25%,另外,在走步时人们会抬头挺胸,颈部不自觉的后伸,肩膀和背部肌肉得到活动,从而缓解腰背部的疼痛感以及关节和韧带的疲劳,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预防心脏疾病

其实有的心脏疾病的出现,就跟平常不运动有着很大的关系。平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多散散步,这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自身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对于心脏疾病的预防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预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一直都是我国疾病死亡主因,经常散步,能够通过提高新陈代谢效率的方式,加速血液循环,降低血栓或斑块的形成概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且散步属于轻量运动的一种,能够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肌,更有利于身体滋生血气,尤其是对于老人来说,还能起到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效果。

——减轻体重

天走路,能够增加身体对能量的消耗,降低体内的脂肪含量,降低自身的体重,塑造健美的体型。

——锻炼关节

科学合理地走路健身,可改善心肺功能、消耗人体多余热量、减肥瘦身,又可避免不必要的关节损害。

走路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加强关节附近的肌肉,还可以加速关节液充盈,减少软骨之前的摩擦,缓解外界的冲击力。

但走路时要选择舒适的软底鞋以缓冲膝关节应力,时间以每分钟不超步,每日30~45分钟为宜。

02建议:50岁后,散步时尽量注意这3点

1、选择舒适的鞋子

很多人在散步的时候不注重鞋子的选择,会穿着皮鞋或者高跟鞋,拖鞋,如果鞋子不合适,容易出现危险,因为散步的时候已经属于黑天的状态,所以路上的小石头等障碍物很难看到。

如果鞋子不合适,容易摔倒,散步的时候可以选择舒适的运动鞋,这样腿脚更加轻松,运动效率也能够大大提高。

2、散步的速度

50岁后的中老年人散步,需要注意自己的散步速度,不能散步过快,也不能散步过慢,毕竟散步属于放松的一种运动,一旦出现速度较快,容易对心脏造成负担,甚至出现其他方面的问题。

3、散步的路程

运动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并非越多越好,希望大家运动的时候注意运动的强度,尤其晚上散步,路程太远或者运动量较大,会使身体发生兴奋,从而出现多梦、失眠的情况。

研究发现,每天坚持跑步左右是最健康的一个路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wyjjl.com/jzbzl/1496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