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表彰抗疫先进,江苏的他们为何能与

时间:2024/10/15 11:04:24 来源:颈椎病_颈椎病的预防与诊疗 作者:佚名

刘军连出诊时间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ivk_sa=1024320u

国家卫健委今天表示,经各方面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向好态势不断拓展。

为鼓舞士气,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投入这场严峻的斗争,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等个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丁新民等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追授徐辉等34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奖个人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

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切实落实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卫生健康工作者,激励他们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精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江苏省名单)

医院ICU团队

苏州重症救治医疗队

江苏重症护理支援队

江苏医疗队(第一批方舱)

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江苏)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名单

(江苏省名单)

王英(女)医院副主任护师

王珍妮(女)医院护师

王洵(女)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清(女)医院副主任护师

医院主任医师

刘文东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医院主任医师

李锐医院主任医师

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肖佩华(女)医院主任护师

吴林珂(女)医院主管护师

邱海波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

谷伟医院主任医师

张燕(女)医院副主任护师

陈文森医院副主任医师

陈旭锋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

陈医院副主任医师

范卫星(女)医院副主任护师

茅一萍(女)医院主任护师

周静(女)医院主任医师

医院主任医师

赵燕燕(女)医院副主任护师

胡大玲(女)南京医院主管护师

施姣娜(女)南京医院主管护师

徐辉(女)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郭宏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研究员

郭强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

虞文魁医院主任医师

缪愿戍(女)医院主管护师

潘纯医院副主任医师

1号君从中选取了部分先进事迹,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陈旭锋:医院注入“江苏经验”

“作为经历过非典和汶川地震救援的医务人员,作为一名19年党龄的老党员,我知道,再次踏上出征的道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2月4日,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陈旭锋率36名队员踏上驰援武汉的行程。

他带领救援队,参与医院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建设过程,后又“转战”医院建设,不到24小时就建成并收治病人。“我们引入社区化管理模式,把方舱内部分为几个区,每个区都有专职的医生和护士长管理,相当于做一个‘顶层设计’。”在陈旭锋看来,医院的建设、使用过程中,鲜明的“江苏经验”已经形成。

潘纯:隔离房里“湿透”的背影

潘纯,医院副主任医师。奔赴一线后,他面医院五楼病区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导工作。每天早上8点不到,他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查房、操作、写医嘱……

看似跟平时在重症医学科病房里干的活儿一样,但医院,却一点也不简单。每进一次隔离病房,必须从里到外,做好全方位的保护措施。身上的隔离衣穿一层再添一层,还要戴2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面罩、鞋套等要全副武装。如果在隔离病房进行操作,还要再加一层隔离衣、手套。

“上午在隔离病房待了2、3个小时,下午又进去忙了3个小时左右。每次出来,都是汗水湿透衣背。”

面对一个个重症患者,他是否有过恐慌呢?潘纯坚定地回答:没有!从来都没有!重症医生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口,就是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史锁芳:“一剂退烧,中医不是慢郎中”

进入医院后,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史锁芳开始对每位病人问诊并录入病历。

2月19号,他遇到40岁患者吴女士,对方反映从2月17号入院前她就一直在发烧,已经将近一周,最高时超过39摄氏度,同时使用对症的抗病毒抗菌药物后烧都没有退。了解情况后,史锁芳现场教了她一个方法,“我现场教患者选择头部一圈,顺时针按压头顶的位置,早晚各按压一次,发烧前按压。”史锁芳说,根据患者发热特征,高热、发热前怕冷、口苦……符合《伤寒论》六经中太阳与少阳病位,这位患者发热时间是每天傍晚6-7点,符合“六经欲解时”理论的“阳明欲解时”,按照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原理,吴女士用了这个方法后,当天晚上体温就降到36.5度,史锁芳表示还要继续观察分析研究。

“我是中医人,我用中医战胜病毒,除了怎么把病人治好,其他我没多想”。史锁芳说。

徐辉:生如星河璀璨,逝如日月光辉

2月7日0点03分,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连续奋战18天,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指挥部副组长和防控工作小组组长徐辉同志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享年51岁。

徐辉,生于年4月,从医近30年,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先后获得南京市“白求恩杯”先进工作者、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曾当选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徐辉积极响应号召,挺身而出、忘我工作,连续18天夜以继日奋斗在一线。她带领16名中医专家制定《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带领相关部门制定应急处置机制和处置预案,组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医疗队伍、设置隔离病房和医护人员休息区、筹集防控物资……她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

2月6日中午12点,已接连几天感觉身体不适的徐辉给同事——普外科教授唐暮白打了个电话,怀疑徐辉患深静脉血栓后,唐暮白建议她赶紧去做B超。但那天下午,忙碌的徐辉根本没抽出时间去看病。直到晚上6点13分,疼得受不了的徐辉才给女儿打电话。她女儿范羽谦说,没想到,突然间,妈妈就倒下了。

徐辉过世一周后,同样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丈夫范慧明忍着悲痛又回到工作岗位,“我跟女儿说,妈妈是为了抗击疫情牺牲的,我们也要像她一样,努力、坚强!”

邱海波:“匡时济世”方见“医之大者”

邱海波是全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医院副院长。1月20日,他临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汉,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重要成员参与抗疫战斗,担负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导等多项工作。至今,他已在武汉战斗一月有余。

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对多数危重症病人有效,操作时要将插管患者翻身。这样的“力气活”,邱海波跟专家组亲自上阵,一起动手。“医生医生,就应该是临床医生。”邱海波说。

把论文写在ICU病床前,写在战“疫”最前线——年非典、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年汶川地震救治危重伤者、年“”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每一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邱海波都第一时间踏进“主战场”,冲到“最前线”,为抢救重症患者作出了重要贡献。

“颈托医生”谷伟:战场征召,舍我其谁

医院,大家争相讲述着“颈托医生”谷伟的故事,一时间,掀起了一股向他学习的热潮。谷伟是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战场征召,他没有丝毫犹豫就报名出战。

出发前一天即2月8日,谷伟出现了头疼、恶心、呕吐症状,被诊断为交感神经性颈椎病。本该次日再做治疗的他,依旧整理行装按时出发。他的爱人从网上买了颈托寄到武汉,颈托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不适,但谷伟也只有躺下来休息的时候才能用上。

由于忙于协调工作、诊治患者,连续战斗,有一次,急性发作的颈椎病让谷伟疼痛难忍,只能靠药物止痛,一次吞了4片止疼药才把疼痛给压住,这个药量已经比平常多了2倍。病区的每个病人,谷伟都要亲力亲为检查一遍,每2天还要进病房评估一次,他对每名患者的情况都掌握得“门清”。

同时,1号君还注意到,李文亮、刘智明、江学庆、张定宇、张继先医生等医务工作者也入选了该名单。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疫情吹哨人”李文亮

李文亮医院眼科医生。年12月30日,他在武汉大学临床04级班级群里发布消息说“华南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提醒同为临床医生的同学“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最初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李文亮还在群里发出了一份写有“检出高置信度阳性指标SARS冠状病毒阳性”的临床病原体筛查结果和患者胸部CT。一个小时后,他在群里补充称:“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年1月3日,他因“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而被辖区派出所提出警示和训诫。

1月8日,李文亮在接诊时受到感染,随后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病情变得严重。2月1日,李文亮在微博上公布了其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息。此外,他的多名同事和父母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月6日21时24分,媒体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电话时,对方说正在抢救,直到23时56分最后一次致电,仍在抢救中。

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

“用生命完成最后的坚守”刘智明

刘智明医院院长,跟病毒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1月21日下午4点,因受疫情影响,医院被征用为医院,准备接收发热病人。收到通知半小时后,刘智明迅速召集职能部门、医技部门商议方案,全院行动。当天下午6点,他们就把门诊部改成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改造病区、腾挪病房、运送病人、调配人员、解决物资……一个个任务接踵而至,医院的刘智明连轴转。

1月23日下午,刘智明因为新冠肺炎进了重症病区,2月13日病情突然加重,接受抢救。在生死一线之间,由于ICU病房不是负压病房,医生插管治疗容易形成气溶胶,有传染风险,他反复强调,“不要给我插管!”

2月18日10时54分,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刘智明病床前的心电监护仪,变成了一条直线。这位在一线抗击病毒的白衣战士,永远离开了。

“60分贝暖男医生”江学庆

江学庆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因感染新冠肺炎于3月1日离世。生前,他总被大家叫做“暖男”,像兄长一样照顾患者、同事。

在生前的画面中,他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性格粗犷的人,但其实他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却是一个字:暖。他负责的病区主要是甲状腺、乳腺的癌症病人。面对他们身患重病的焦急、烦躁,江学庆这个“大男人”却从来不“大嗓门”。有时大家也叫他“60分贝医生”,因为不管遇到多急、多难的事,他的音量总保持在让人听起来最舒服的60分贝左右。每次的暖心话语,都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学庆坚守在病区一线。每天接诊多位病号,常常是一上午的出诊任务,要持续到下午三、四点钟才能结束。连续奋战在疫情一线出诊看病,江学庆在1月17日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疗。1月22日,江学庆医院。几天之后,病情恶化,他得依靠体外膜肺机,支撑衰竭的心肺功能。

在全力抢救超过30天后,江学庆在3月1日离世。工作群中,同事们默默地把头像改成一只蜡烛,围绕在江学庆的头像周围。拭去眼泪,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

“身患渐冻症院长”张定宇

张定医院的院长,自年12月29日院内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来,他一直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奋战至今。

他以身患“渐冻症”为人熟知。凌晨1点左右睡觉,清早5点起床,是他工作的常态。

年,张定宇感觉自己的双腿出了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一年后他被确诊患上“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目前无药可救。患者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就像被慢慢冻住一样,最后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

就在他带着全院人员,救治患者的时候,妻子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但提到妻子的情况,他的心里万分害怕。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所幸,妻子程琳已于1月29日痊愈出院。

张定宇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却一直在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此刻的他,正在用渐冻的生命,与死神竞速。

“上报疫情第一人”张继先

张继先是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年12月27日,张继先最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被称为“疫情上报第一人”。

年,张继先曾参与抗击非典。年12月26日,当她检查到一家三口CT肺片异常时,她就意识到,这种肺炎不简单,可能有传染性。她当时就要求科室所有医生,在医院时必须戴口罩。她在呼吸科病房隔出一块区域,建立了有9张病床的简易“隔离病房”。医生进入“隔离区”时带上N95口罩,要求患者的日常用品单独存放,患者家属送餐,也都是通过隔离窗送过来。由于处理得当,她所在的科室没有医护人员感染,也无患者交叉感染。

自医院成为第三批医院后,每天逾名患者被送过来,张继先作为一线救治的领头者,负责危重病人。近两个月以来,她没有休息过一天。张继先说,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一年一度的年夜饭没吃成。等抗击疫情胜利、隔离期结束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好好陪86岁的父亲吃顿饭。

转载请注明:http://www.wyjjl.com/dxal/1411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