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3个技巧轻松控制谈话方向

时间:2024/11/2 12:23:07 来源:颈椎病_颈椎病的预防与诊疗 作者:佚名

医生

感觉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患者

医生啊,你一定要治好我,我偏头痛四五年了,前两天开始头疼,一开始以为是颈椎病引起的,只要受凉、吹风、劳累、熬夜就犯头疼,有时候半侧头部疼,有时候两侧疼,还头晕恶心呕吐、怕光、怕风。太阳穴后脑勺和头顶痛,眼眶周围也痛,甚至整个头,就那么一条神经疼,发作时间还飘忽不定。情绪低落,平时喝酒喝茶吃甜食也会犯头痛,我太痛苦了!跪求解决办法!这两年越来越严重了,几乎每天都要发作,有时候睡着觉还突然发作,眼前一花,脑袋上的血管就跟电钻一样,开始一抽一抽的剧烈跳动,头晕恶心想吐,站都站不稳,每次能疼一个多小时!有时候疼得不这么厉害,但能持续一整天,头痛、手发麻、出虚汗,时作时止,什么活也干不了,只能卧床休息!请帮帮我!我的父母没有偏头疼,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是不是从小时候起.......

在实际问诊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过像上面这样滔滔不绝的患者呢。人的性格不一样,也有相应的不同的表现,医生在问诊过程中了解患者信息是重要的环节,但是如果每一位患者都说这么多,不仅耽误时间,也会打乱信息收集的思路。医生需要合理的把握谈话方向。

那么遇到患者滔滔不绝的这种情况,大家都是怎么做的呢?

A.耐心听患者说完

B.打断患者

耐心听患者说完,满足了患者倾诉欲,患者会感到情绪缓解,寄托希望医生可以理解自己,但是耗费时间长。

打断患者,可以提高问诊效率,寻找有效信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但是有可能会让患者感觉自己被倾听,医生不了解自己。两者都有优劣势。其实每一位医生也有自己的风格,在问诊过程中,需要视情况而定。在需要打断患者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小技巧,降低打断患者带来负面情绪。

以下3个技巧是根据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控制会谈方向的方法衍生而来,在问诊过程中可以使用。

第一,给患者倒一杯水或者请患者喝一杯水。

比如“您想要喝一杯水吗”、“给您倒一杯水吧”等。通过喝水这个动作,中断谈话,而不是直接打断,不会让患者感到不被尊重。

第二,请患者取一样东西过来。

比如“可以把你的病历给我一下吗”、“可以把笔借递给我一下吗”、“可以把门关一下吗”等。通过取东西这件事,中断谈话,以此把握话题方向。

第三,重复对方的话+提问。

比如开篇案例的患者,一直在形容自己如何头痛,医生可以说“太阳穴后脑勺和头顶痛,眼眶周围也痛,那每次疼痛会持续多久呢”。通过重复。再加上提问,既让患者感觉到医生在认真听,也巧妙控制了谈话方向。

这三种方法你学会了吗,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法,也欢迎评论区分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wyjjl.com/dxal/1417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