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冬季,很多人却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睡不着。
有些人失眠是真正的患有失眠症,而另一些人则属于睡眠正常范围变动或假失眠。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能够预防失眠。
假性失眠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失眠,实际上却是“假性失眠”。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较为多见。主要分为下面这些情况:
1、很多人把每天睡眠时间低于8小时当作是失眠。睡眠时间不够8小时的并不肯定是失眠,有的短睡者每天只需―4小时就够了。
2、不能把正常范围内的睡眠变化当作失眠。比如老年与年轻时比,睡眠一定程度地变差是正常现象。过分担心这些睡眠变化,容易发展成失眠。
、感觉上的错误,即主观性失眠。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没有睡着,甚至感觉自己几年,十几年没睡过觉,实际并非如此。
4、睡眠节律紊乱。在别人已经酣然入睡的时候,那些习惯熬夜的人还是精神十足,遇到必须要早睡的情况时,却怎么也睡不着,有些人认为这就是失眠,甚至自行服药治疗,反而容易引起不良后果。
老年人失眠的原因
1、脑组织老化
进入老年期,衰老也就是大脑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睡眠是脑部的活动现象,当大脑神经细胞减少时会加重失眠症状。此外组织老化或循环也会减少褪黑激素分泌,引起清醒和睡眠时间不规律。
2、心理因素影响
老年人经历的事情多,所以考虑的事情比较全面。老年人经历社会角色转变,心理社会因素会让他们过度思考、焦虑不安、烦恼以及忧伤和痛苦,从而引起失眠。
、衰老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也开始进入衰老期,血管弹性下降,器官衰老可影响血液循环。各个器官功能减退时,容易患有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从而影响睡眠。当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时可减少脑部血流量,引起脑代谢失调而诱发失眠。除此之外,若老年人出现抑郁倾向或抑郁状态也会加重失眠症状。
改善失眠的做法
平时注意以下生活细节,可以避免失眠:
1、良好的睡眠习惯
按时上床,按时起床,保持室内的通风和安静。午睡0分钟,不宜太长。睡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但也不要饿着睡觉。睡觉前一个小时也可以泡泡脚或泡澡。
2、规律的活动
对于老年人来说白天运动方式、运动量、运动时间都应有规定。每天下午~4点左右,快步走0分钟,能促进大脑生成内啡肽,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运动能让失眠的老年人快速入睡,增加深睡眠时间。
、恰当的睡眠姿势
老年人不宜睡左侧卧位和俯卧位,最好睡仰卧位和右侧卧位。而易打鼾的老年人和有胃炎、消化不良和胃下垂的老年人最好选择右侧卧位。
4、起床卧床动作要缓
卧床太快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且易撞到头部和扭伤腰腿。尤其起床要慢,特别是夜里起床更应如此。醒后过0秒坐起,坐0秒,再把双腿放到床沿下0秒,然后起来站立或扶床0秒之后再做有关活动。不宜猛起,以免引起头昏目眩,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颈椎病复发而出现一过性脑缺血。
5、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衣不要太大太长,以防绊倒。拖鞋要合脚,鞋底要防滑。卧室通道要宽大,避免碰撞。卧床光线要适度,以免太亮影响睡眠,太暗看不清而跌倒。厕所与过道的灯亮度要适宜,如行动不便,建议使用尿壶或便盆。
床铺高度以双脚垂下可以踩地为好。冬天夜间起床应加穿外套,防止受凉。床铺软硬合适,太硬可能起床困难。或者睡前食用悦关键酪蛋白睡眠肽,调节睡眠神经,提高睡眠质量。
6、食疗也可改善睡眠
用莲子、龙眼、百合配粟米熬粥服用,有安神助眠的功效。但是睡觉前不能吃得太饱,晚餐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喝小米粥,含有的谷氨酸,能让人们产生困倦感。另外也可以喝杯牛奶,能催人入睡。
在冬季,大家一定要早睡晚起,保证睡眠质量。长夜漫漫,今晚就让自己睡个好觉。
#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