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许金良一个承诺信守41年人民资

时间:2025/2/14 11:45:12 来源:颈椎病_颈椎病的预防与诊疗 作者:佚名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本文来源:浙江老年报」

乡村医生许金良:

一个承诺信守41年

本报记者祝萍通讯员颜辉

8月18日晚上近6时,记者拨通嘉兴桐乡市崇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虎啸分中心医生许金良的电话。“快下班了。”电话那头的语速很快,声音略显疲惫。他刚刚看完当天最后一个病人。

早上7时不到开始坐诊,每一天许金良都要接待约位病人。这样的工作强度,他已经坚持41年。如今,退休返聘的他依然坚守着“每天为病人多看3小时”的承诺。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不起眼的天地里,许金良凭借医术和真情,把健康带给百姓。

给农村老人看病多几分耐心细心

许金良戴着一副大框眼镜,头发花白,看起病来不急不躁。他的诊室门口,一块“许金良工作室”的牌子熠熠生辉。

许金良接触最多的,就是农村老人。因为长期种地干活,农村老人多有腰肌劳损、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劳损性疾病、慢性病。许金良常常利用针灸理疗、中药内服、草药外敷等方式,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老人们都说,许医生不仅技术好,态度也好。

许金良告诉记者,其实他看病没什么秘诀,就是细心和耐心,多问问病人情况,留点心,诊断就不容易出错。他说,对待老年病患要做到几点:动作慢一点,问得仔细一点;说话也要慢一点,说得详细一点;给老年人配药时,服用方法要交代清楚一点。

为了让老年病患得到耐心细致的诊疗,许金良坚持每天多为病人服务3小时。这3个小时,是他从休息时间里挤出来的:早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时开门,他提前1个多小时就到;中午11时下班,他总要看到12时多;傍晚4时30分下班,他再继续看1个多小时。这41年算下来,他为病人多看个小时,约5年时间。

稍有空闲,他就会看书,钻研业务,虽然是赤脚医生出身,但他凭着韧劲,通过自学、摸索、请教,制作了一本属于自己的“医学百科全书”。

许金良说,老百姓满意是第一位,老百姓不满意,技术再好,也不行。所以,自己稍微累一点没关系。

私心杂念抛一边一个承诺信守到底

这些年,许金良获得很多荣誉: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感动浙江卫生”十大人物、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前几天,他刚刚获得浙江省“医师终身成就奖”。

名声在外,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现在,除了本村病人,每天还有大量从外地赶过来的病患。不少民营医疗机构向他抛出橄榄枝,但都被他婉拒。为什么?因为一个承诺。

许金良是景卫村人。年,他高中毕业,那一年,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年纪大了,村委会决定选择一名年轻人“接班”,这个人就是许金良。送他去学习前,当时的村支书项千喜对他说,村里培养他学医,学成以后可不能忘了本村老百姓,一定要为他们服务好。许金良郑重答应。

在乡卫生院学习期满后,他回到景卫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许金良说,自己是农民培养的医生,就要为农民服务好。几十年来,他一心一意守护在当地老百姓身边。

乡村医生不能少

父子搭档护健康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虎啸分中心除了许金良,还有两名医生,他的儿子许道行就是其中之一。

许道行说自己是被老爸硬拉“入伙”的。

社区医生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中心里陆续来过几个年轻人,但就是留不住。几年前,眼看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许金良急着想找个“接班人”,儿子就成了他的目标。

开始时妻子强烈反对,因为看着他太累、太忙,不想儿子将来跟他一样。或许因为从小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反倒支持许金良的想法。许道行高中毕业时,恰逢桐乡卫校招收定向培养基层医生班,经过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他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父亲的医术要学,父亲的医德更是榜样。许道行说,爸爸总是告诫他,能确定的病尽量找最便宜的方子,不确定的病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尽医院咨询。许道行说,自己已经下定决心,接好父亲的接力棒,做基层老百姓的贴心人。

现在,许金良还有一个愿望——再进修一下。一来是想总结自己行医多年的经验,找找差距,二来提高一下技术水平,可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wyjjl.com/jzblt/1452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