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碑白癜风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有好几次,我上着课,学生听到某个词,突然就哭了起来,说起了一肚子委屈和难受,一肚子压力和恐惧。隔着屏幕,听到那哭声,我能想象她瞬间情绪崩溃的感觉。
更频繁发生的是,考试之前,反复的胃肠炎发作,甚至住了院,要在生病过程中想着复习,又无能为力。过度用脑导致的头痛、过度用眼造成的飞蚊症、每天熬夜和生活不规律所以每个月痛经痛到要死、要不就是年纪轻轻就颈椎病了…
这些情况一点都不少见,频繁出现在考研的全程,特别是最后冲刺的这两个月里面。更可怕的是,身体的难受忍下去,心里的崩溃又浮上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和折磨,就像黑白双煞一样,就那么陪着你直到考研的最后。
有时候,我会想到去年那个被大家扼腕惊叹的新闻:那个推开车门,毫不迟疑地冲过车流跳下桥的孩子,和那个嘶吼着想要拉住孩子的母亲。那是一个不忍直视不敢回看的画面,因为无法揣测,所以很不适合过度渲染。
但是另外一个画面比较真切。暑期有一个电视剧叫《小欢喜》,里面有一个孩子叫英子,是一个金牌教师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学习状态一度相当好,只是在有高度控制欲的母亲的陪伴下,内心深处积压了一些无法释放的情绪,不能充分表达,又不能及时发泄,自己的生活和身体就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到了高三的中段,她有一次走上桥,嘶吼着跟自己的母亲喊出:我不是非要考南大,我是要逃离你。
英子在桥上狂奔的时候,她扔掉了书包、大喊着想要甩掉爸妈,而她真正想要甩掉的,大概就是她一直发泄不出来的压力吧。
英子的经历,其实描绘出的一幅清晰的抑郁(不是抑郁症,是抑郁状态)画面。她开始对原本喜欢的事物变得漠然、觉得自己和从前不一样、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某些特定的事件刺激之下还会情绪崩溃失控、甚至还有自杀的倾向。
在她的身上,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身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场景
据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概每40秒就有一个自杀的人,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缩减到了30秒。
这句话是不是出现的太莫名其妙了?额,可能是有点。不过这句呢:在中国,患有抑郁症的人数超过万人,占总人口的4.2%。其中,大学生的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3.8%。
解读一下就是:大概大学生人群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抑郁症。
今天是10月10日,也是“精神卫生日”,之所以要把这个日子提出来,我想,是因为不仅仅我们是备考的考生,更加因为,让我们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是最起码的对自己负责的生存法则。
千万别问我如果不健康会怎样,那大概就不会出现在备考过程中反反复复胃肠感冒、以及每到考试就发烧的考生了。
所谓健康,不必多说了,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上的多重的健康状态。在某些关于健康状态的描述中,也有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爱自己、接纳自己的状态”。这种表述,就更加倾向于“身心一体”的心身医学观了。
为什么说起心身一体?因为也许你想不到的某些无来由的疾病状态其实是与你的心态密切相关的。比如,在备考的过程中你突然受到某种刺激,然后就控制不住地开始心情烦躁,惶恐不安,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心情沮丧,感觉前途渺茫,心跳加速,胡思乱想…这种状态,通常被医学界称为焦虑状态,它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是与抑郁相伴而生的。
也没什么可害怕的,正如我们渴了会找水喝、孤单了会找朋友聊天,我们的日常行为,几乎都是由背后的渴望所驱动的。而我们自己的渴望中,往往潜藏着冲突。这冲突可能是“我太想考上”与“我还不够好”的冲突、可能是“我想考名校硕士”和“我也想和同学们一样去拥有几十万年薪”的冲突、可能是“我想辞职回家复习”和“不想要在家每天听到家人的催促和唠叨”的冲突、也可能是“我不太喜欢这个学科”和“但我太需要考上来向所有的人证明自己”的纠结。
如果这冲突没有被很好的解决,人就会感到自己在精神上被“压垮”,情绪像四面坍塌的墙壁,把自我压垮在其中。于是就不自知地进入了情绪低沉甚或是抑郁状态了。
而如果人长期处于焦虑或者抑郁状态中,身体会就会产生过量的应激激素,让人身体长期不适,比如会伴有紧张性头痛、肌肉疼痛、背部疼痛、胃痛或者其他胃肠不适的症状、或者肌肉疼痛,背痛等。虽然造成这些身体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巨大的压力和焦虑的状态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真的觉得某些时候的发烧头痛导致了你的考试失常,如果不是那次肚子疼或者头疼的话,一定能考上某所理想的院校,那么,或许你可能是转嫁了那份焦虑了。
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妨可以尝试着这样做:
1.当你感到非常“焦虑”的时候,一定要把焦虑的原因具体化,去分析焦虑。
比如“我看不懂什么是区块链,看了很多文章都不懂,而别人可以解释的头头是道”,然后把这个疑问告诉你的老师,以便寻求帮助。当这个焦虑的诱发事件被解决,就可以不用揪着那个焦虑的概念当作自我怠惰的口头禅了。
2.当你很疲惫的时候,记得一定要给自己充足的睡眠。
要记得“勤劳”和“疲劳”并不是等同的概念,勤劳加上有效率的方法,才能给勤奋发挥的余地,否则只会得到长期无法缓解的疲惫。所以,要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找到合适的学术逻辑和思维。不要每天熬夜到天亮,无论你是00后还是什么后,年轻人猝死的案例虽不普遍,但是也不少见,别拿命做赌注。
3.给自己理出思考的时间。考研是一个不断接近学术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背诵就能给你理想的分数,需要很多独立的思考才能达到一个飞跃的进步。
4.当身体预警信号响起时,请务必要及时解决。
如果你腰背酸痛,就找出一些时间去运动,如果大脑不灵光,就散散步发发呆让大脑充分休息,如果总是点外卖导致胃痛,就寻找更健康的饮食方式。总之,不能明知身体发生异常的确切原因却置之不理。因为身体会积累到一个爆发点,如果那个点是你的考试当天,就会出现那种不可控的状态。
5.不要酝酿着“我要生病”“我身体不好”“我总是觉得不舒服”的自我暗示。
6.最后,记得常问问自己的初心。希望你这一切选择,都是出于自愿和热爱,而不是被任何人强加的决定。
要知道,让你的身心舒适,对自己做好健康管理,才是让你实现梦想的最大底气。
祝你——考试那天不发烧、不腹泻、哪都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