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心理疾病对心脏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2/4/22 16:11:34 来源:颈椎病_颈椎病的预防与诊疗 作者:佚名

如果你对心血管疾病有所了解,你可能知道,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多达数百种。那你可能就开始担心了,医生的诊断不会有误诊吗?

其实心血管疾病诊断的误诊率不是很高,所以你不用太担心。不过其中有一种疾病,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漏诊率高达80%以上,这就是心理疾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心理疾病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心脏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得到App课程《冯雪·心脏医学课》的主理人,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冯雪老师对心理和心脏关系的讲解吧。

你好,我是冯雪。今天和你们讲讲医生是怎样干预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步,当然就是诊断。心血管疾病多达数百种,要怎样对这么多种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一个医生需要学习解剖、生理、生化等几十种学科,还要经历见习、实习、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大约十多年的历程,才有资格给你做诊断。所以,如果想着买本书、百度一下,或者在这听我讲完就给自己看病下诊断,咱还是歇一歇吧。其实心血管疾病诊断的误诊率不是很高,你不用太担心。但是,在这一讲,我特别想告诉你一个在心血管门诊非常常见,漏诊率却高达80%以上的疾病。十个这样前来就诊的患者,至少有八个没有被诊断出来。1.心理疾病诊断率极低这种疾病是什么?我先从遇到的一个病例说起吧。我有一个患者,中年男性,周围人眼里的成功好男人。他来找我的时候,是以冠心病就诊的。症状很典型:他会在压力大的时候,喉咙发紧,胸口像压了一块千斤顶,喘不上气。最严重的一次,他明确告诉我,是真的闷到一口气也喘不上来,觉得分分钟就要昏死过去。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打了,医院。他太太在抢救室外,已经哭晕过去了。医院做了所有心梗方面的检查,没发现太多的问题。医生开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药,就让他出院了。白天,只要他工作一会,就会觉得特别乏,打不起精神。晚上,他睡眠也不是特别好,基本要靠安眠药才能睡四五个小时。没过多久,他还是觉得胸闷,医院,做了更详细的检查。结果只是颈椎病、颈动脉斑块这种无关痛痒的诊断,也就是说,和他这么重的症状表现根本不一致。他来找我之前,几乎已经无法工作了。他认定自己是得了绝症,只是没被检查出来,所以遗嘱都写好了。他难受地跟我说,就是愧疚这辈子工作太忙,还没有好好尽一个丈夫和爸爸的责任。我们聊了很多,我给他做了心理抑郁和焦虑的评分,结果都是重度。原来,他没有心脏病,只是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就是那个诊断率很低的疾病。低到什么程度呢?国内有资料显示,在医院门诊,这个疾病的识别率只有10%~20%。但这个病的发病率有多高呢?医院的抽样调查显示,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发病率是42.5%。也就是说,接近两个患者里边,就有一个人是有心理疾病,或者伴发心理疾病。为什么这种病的诊断率这么低,而且还低出了普遍性?这其中主要有三大真实原因。第一,思维盲区。来医院瞧病的人,一定会和医生说哪哪不舒服。医生一般也会从不舒服的地方开始检查,医患双方此时都是想就这个不舒服搞清楚原因,也就是搞清楚病变是什么。如果这医生上来就说,你这可能就是焦虑了、想不开,是心理疾病导致的,你估计跟医生抡拳头的心都有了。第二,文化问题。中国老百姓对抑郁和焦虑这样的心理疾病,打心眼里就没把它当成病。如果被诊断是心理疾病,你还说这疼那疼,这儿胸闷那儿气短的,就只能被当成是没病装病。连家里的亲人朋友可能都这么看你。这时,就算你明显感受到抑郁、焦虑,你也会首先

转载请注明:http://www.wyjjl.com/jzbzz/1214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