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22/4358927.html
G是广东一名高二学生,颈椎病,X-Ray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反弓,MRI显示颈椎间盘突出,硬脊膜受压。主要症状表现是头痛、头晕、呼吸不顺畅、咽喉有异物感。
G医院骨科、康复科做了针灸、牵引、正骨等理疗,配合服药、外用药,症状加重。他在网上买的“龙枕”(一款颈椎枕),用起来觉得不舒服。
G的学业因为颈椎病受到不少影响。他低头时间不到半节课,就开始出现头晕加重、呼吸困难的症状。
G和他母亲,坐动车来湖南。我看到G本人,问清楚他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治疗情况、生活学习情况,得知他发病之前,经常低头玩手游。
掌握基本情况,完善常规骨科体格检查、体态分析评估、步态分析评估、呼吸模式评估、功能性动作筛查、平衡测试、软组织检查。然后,再结合影像辅助检查、症状表现做出比较合理的诊断。
常规骨科体格检查与鉴别诊断:头晕、呼吸不顺畅症状
头晕需要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主要通过一些中枢神经系统查体进行鉴别诊断,G之前拍过脑部CT,没大脑器质性病变。考虑头晕与椎动脉扭曲、痉挛相关,可通过测量双手血压判断。如果双手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对比,相差10mmHg以上,就提示椎动脉由于某些因素而扭曲、痉挛,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
呼吸不畅需要排除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病变,G没有做相关影像辅助检查。我只能通过听诊器、叩诊来判断他的呼吸音、心音是否存在异常。
听诊、血压测量,G的各项情况都还正常。
体态分析,G主要存在“高低肩”、“驼背”、“骨盆前倾”、“上下肢内外旋不对称”的问题。
步态分析,需要从三个平面(正面、侧面、背面)观察评估。主要观察,步态过程中,躯干、骨盆能不能维持稳定,四肢关节运动是否对称、协调。
G的步态,骨盆不能够维持中立、稳定的位置,上下肢运动不协调,重心发生偏移。
呼吸模式,正常的模式,吸气时,胸腔在水平方向上打开,腰腹肌肉被拉紧;呼气时,胸腔原路返回,腰腹肌肉收紧。
G的呼吸模式,吸气,胸腔垂直方向上下运动,腰腹肌肉不能够配合呼吸稳定脊柱、骨盆。
G的呼吸模式,将本应该在呼吸过程中扮演稳定肌角色的“斜方肌上段”、“斜角肌”、“肩胛提肌”错误的扮演了主动肌的角色。错误的呼吸模式,让稳定肌变得紧张。
呼吸模式中,扮演主动肌角色的“膈肌”、“肋间内/外肌”、“上/下后锯肌”、“前锯肌”则因为G错误的呼吸模式受到抑制。
呼吸过程中,各肌群之间,不能够有效发挥“主动肌”、“拮抗肌”、“稳定肌”、“协同肌”的功能,局部/整体肌群之间存在肌肉功能紊乱。
因此,其它姿势维持、运动,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保护性代偿,诱发一些临床不适症状。
功能性动作评估,主要是观察功能性动作的姿势维持、动作完成质量,来判断肌肉、韧带、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感知觉系统的控制存在哪里问题。
G的功能性动作评估过程,他的腰腹核心能力薄弱,上肢运动控制与协调能力障碍。这些都会加重他颈椎病的症状,也是他颈椎病致病因素之一。
软组织评估,主要是寻找压痛点、扳机点。
G软组织评估中,他的斜方肌中上段、肩胛提肌、竖脊肌、胸腰筋膜、阔筋膜张肌存在扳机点。
扳机点的存在,会加重肌肉功能紊乱。
一整套完整的评估流程结束后,再结合影像资料、症状表现做诊断。
尽管G影像表现,颈椎反弓、颈椎间盘突出硬脊膜受压,但从程度而言与他的症状表现不符合。
因此,G的症状表现与肌肉功能紊乱所诱发的姿态异常、运动模式异常相关。所以,治疗与训练的重点是重塑姿态、运动模式,解决肌肉功能紊乱的本质问题。
G的对症治疗方式,根据评估结果、影像学辅助检查、症状表现而定。
G身体所存在的扳机点,冲击波、手法缺血性压迫逐个缓解、解除。
G身体所存在的姿态异常,“高低肩”、“上下肢内外旋不对称”、“骨盆前倾/旋转、侧倾”、“腰椎侧凸畸形”、“长短脚”、颈椎小关节错位“、”驼背“,通过整脊手法、软组织松解手法、筋膜松解手法、关节松动术缓解、解除。
G咽喉异物感,排除呼吸道相关器质性病变后,通过针刺“合谷”穴,解除症状。
一次治疗下来,他身体的不适症状已经烟消云散。
治疗之后,则是为期一周的功能性训练学习。目的是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恢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感知觉系统”之间的双向传递功能,解决局部/整体肌肉功能紊乱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嘱咐G改变学习、生活当中的不良姿势习惯。比如,使用阅读架,课间做做运动,体育课游泳,上课多抬头看黑板听老师讲课等。
作者希望人人都能享受与国家运动员一致的现代医学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康复训练等专业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长沙市执业,工作
尹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