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病史:男,65岁,因“左肩外展、前屈无力1+年”就诊,无明确外伤史,左肩疼痛不明显,无左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自诉外院诊断“左肩袖损伤”,建议手术。
查体:主动前屈20°、外展30°,被动活动度可达全范围(图1);前屈、外展肌力2级。
MRI:左冈上肌腱撕裂,断端无明显回缩(图2)。
图1:左肩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严重受限,被动活动度正常,假性麻痹
图2:左肩MRI提示冈上肌腱撕裂
诊断:左肩袖撕裂,假性麻痹?
然而,患者影像学仅见小范围冈上肌腱撕裂,无法解释如此严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必须警惕有无其他病因。
进一步查体:左肘屈伸肌力3级,左腕屈伸及手内在肌肌力5级,左上肢痛触觉正常,病理征(-)(图3)。
图3:左肘屈伸肌力减退,无法抗阻,左腕屈伸及手内在肌肌力正常
诊断:左侧臂丛神经损伤?颈椎病?
疑点:为何仅有运动障碍,没有感觉异常?
此时需考虑:肌萎缩型颈椎病(Keegan颈椎病),年由Keegan首次报道,年Sobue将其命名为肌萎缩型颈椎病,其特点是没有感觉障碍而仅有肌无力或肌萎缩;发病机制可能为脊神经前根/脊髓前角受压或者是脊髓血供不足(图4)。
图4:脊髓横断面示意图
临床表现:30-60岁男性多见,单侧为主,缓慢起病,有一定自限性,通常无进行性恶化表现;主要症状为上肢肌无力及萎缩,但感觉正常,可能出现肩关节外展无力、落臂征(+)、垂腕畸形,但下肢无症状及体征,病理征(-)。
分类:近端型(C5、C6):肩胛带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远端型(C7-T1):前臂肌群、手内在肌;不管是哪种类型,均为局限性受累,一般不会有大范围波及。
辅助检查:MRI可见脊髓或脊神经根受压,脊髓内高信号;肌电图提示受累肌肉存在神经源性损害。
鉴别诊断:注意与脊髓侧索硬化相鉴别(图5)。
图5:肌萎缩型颈椎病与脊髓侧索硬化的鉴别诊断
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手术治疗。
该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均高度提示肌萎缩型颈椎病,于是让其行颈椎X片检查,显示颈椎退变、失稳、骨赘压迫椎管(图6),遂让其至脊柱外科专科就诊。
图6:颈椎过伸过屈位片显示颈椎退变、失稳、骨赘压迫椎管
回顾诊疗整个过程,其实这种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患者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检查也提示肩袖撕裂,但我们在诊断时不能仅止步于此,还需要更深入地想一想,病人的症状是否完全与影像检查相符合,手术能否改善他/她的症状,有没有合并其他疾病可能?如果不注意这些,就可能导致诊断失误和治疗失败。
致谢:本病例由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崔国庆教授提供。
撰稿:陈虹
主审:梁熙
图文编辑:程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